據相關人事調查,國外院校的創始人或者系主任一定是該專業領域的榮譽畢業校友。這一點從根本上決定了學校以培養人才為主的教學理念。我們暫且先不談一些機構創始人的身份背景,但基本所有機構的前期咨詢老師都是以銷售業績為導向的簽約顧問,機構會為咨詢老師提供大量的銷售培訓,卻很少做利于學生的專業培訓。教育商業化,而不是教育價值化。
普遍事實是,學生在拿到錄取后,要么跟老師和機構徹底分道揚鑣,留下一句“其實老師并沒有太多輔導,大多還是靠我自己做出來的,學生數量太多了”;要么是只跟導師保持一定的聯系。也就是說,學生跟機構之間是很少有所謂的用戶黏性的。因為機構關注的多是每年的招生數量、退費率以及員工的穩定性,而不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來輔導學生。所以我們在考察機構的時候,應該重點考察的是這個機構的導師、機構的總體專業實力,以及海外教授和行業資源的真實性。
藝術留學這個圈子,或者說藝術設計行業的這個圈子,其實很小。學生樂不樂意跟一個導師和機構保持長久的社交關系,最開始源于對導師和機構的感恩之心;接下來則要看大家是否認知同步,能夠實現價值互換。所以一個機構和導師能不能從價值出發來做事情,建立與學生的超鏈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不然所有機構的本質都是重復性的一錘子買賣,招生再招生,而不是在做品牌的沉淀和價值投資的事業。
這個環節一般也是學生投訴和爭議的。現在很多機構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學校的文案老師們不專業,對學校和專業的了解都不及學生;另外很多機構文案老師負責的學生數量大,可能一個老師要同時輔導四五個學生,因而不能每個學生的工作進展有條不紊;其次文案老師經驗不足,不能把握不住學生的痛點,寫不出符合學生作品集思想以及學生個人優勢的申請文書。如果大家了解國外院校對文書材料的審核過程,就很明白文書這東西,不交給專業的老師來做還不如自己來寫。因為沒有人會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申請動機和優勢。
每年3月和7月都是學生選擇作品集機構報名的高峰期。以上是小編自己整理的一些關于作品集機構選擇的意見,希望能對各位準備考作品集出國的童鞋以及證在考作品集的童鞋能有所幫助,我也很樂意根據大家要申請的專業,為你們推薦實力的導師和機構,同時也歡迎大家來我們青島acg藝術教育咨詢學習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