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中父母的誤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28 10:02:22 已幫助:人
溝通中父母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1:不關心孩子內心想法
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孩子內心真正在想什么,只是一味干涉孩子的思維,希望孩子順著自己指好的路往前走。事實上,孩子們有靈魂有思想,更希望自己內心的想法能被傾聽被尊重。
誤區2:認為孩子的事不值一提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話總是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遇到的事都不值一提,這種做法會導致孩子不愿向家長訴說煩惱,認為”說了也沒用“,不會得到重視,甚至招來家長的笑話:”這點小事有什么,沒關系的。“
誤區3:對孩子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
一些家長常常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卻”嚴于律子/女,寬以待己“,一旦孩子指出自己的錯誤,就認為孩子是在頂嘴。在這類家長眼里,孩子是否聽話就是判斷好孩子與壞孩子的重要標準,
誤區4:與孩子溝通時缺乏耐心
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總是認為孩子的想法很荒謬,甚至認為只是狡辯、借口,從來沒有耐心認真聽孩子把話講完。對于大部分事情他們根本不想征求孩子的意見,也從不愿聽孩子解釋。
誤區5:跟孩子聊天,話題只有“學習”
一些家長雖然每天將孩子的身體照顧地無微不至,但一旦開口聊天,總是會沒完沒了地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每天與孩子交流的話題總是圍繞著成績、作業、考試、分數......
誤區6:用大道理代替貼心交流
部分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先羅嗦出一段大道理,擺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如果孩子不贊同,就會喋喋不休地說下去,直到孩子接受。相比這種溝通方式,孩子會更喜歡平等的交流,即使他們的某些想法暫時不被接受,也能夠被尊重表達的權力。
誤區7:用發火的方式代替平靜的教育
孩子考砸了,狠狠地批評一頓;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先不分青紅皂白地發一頓火......相比發火,心平氣和的溝通往往能產生更好的效果,也會讓孩子更愿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