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在挑選毛筆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毛筆的種類和性能。毛筆的種類很多,筆頭都是用動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們往往以筆毫彈性強弱的不同來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硬毫筆、軟毫筆與兼毫筆三種。
(一)硬毫筆
硬毫筆的筆毛彈性較大,常見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須、石獾毫、山馬毫、豬鬃等。
1.兔毫筆兔毫筆歷史悠久,在長沙出土的戰國筆就是用兔毫制成的。它是將筆干一頭劈開數片,把筆頭插入后再用絲線緊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兩種。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稱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質軟而毫健。花白比較挺利,不如紫毫柔軟。
2.狼毫筆這里的“狼”不是動物園里的那種狼,而是黃鼠狼。用黃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筆,彈性比兔毫筆稍軟,比羊毫筆硬,只是質較脆,不耐摩擦。
3.鼠須筆鼠須筆是用老鼠的胡須做成,所以性能堅挺。相傳東晉王羲之就是用鼠須筆寫《蘭亭序》的。
其他硬毫筆,如山馬毫、豬鬃筆等,筆性特別堅硬,一般初學者尚未掌握運筆歸規律,不易選用。
(二)軟毫筆
軟毫筆的彈性較小,較柔軟。一般用羊毫、雞毫、胎毫等軟毫制成。
1.羊毫筆羊毫筆是用山羊毫制成,其性能軟于紫毫筆,由于羊毫較細、較長,適宜于寫大楷。
2.雞毫筆雞毫筆是用雄雞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軟于羊毫。
3.胎毫筆胎毫是初生嬰兒的頭發,其性能極柔軟。
(三)兼毫筆
“兼毫”,顧名思義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為核心、周邊裹以軟毫,筆性介于硬毫與軟毫之間。一般將紫毫與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
(一)松煙墨
油煙墨是用松樹枝熏出來的煙灰摻以動物骨膠搗制而成。由于骨膠會腐,故配以麝香、冰片、豬膽等藥材防腐,并能解膠而增強墨的滲透力。
(二)油煙墨
油煙墨是用豬油、桐油(現在多用煤油)熏出來的煙制成的。油煙墨,色黑而有光澤;松煙墨,色黑而沉著無光。
1、磨墨的方法
先在硯池里放少量的清水。水多了,磨墨時容易晃出硯池,墨錠浸泡在水中也會使墨汁變松軟而出現小墨塊屑,一旦溶于墨汁里會影響磨墨的質量。如果寫大字需墨量多,可分幾次研磨,將磨濃的墨汁倒入別的容器,再在硯臺里加些清水繼續研磨。
磨墨時注意將墨錠捏正、抓平,重按慢磨,不能圖快,要順時針方向沿著圓硯的邊壁畫圓圈,研磨范圍要大一些,不要在硯池的中心小范圍的研磨。
磨墨時要求手臂懸起,與桌面平行,手執墨錠猶如執筆姿勢,要用腕和臂的運動來磨墨。
磨墨是練習寫字基本功的一種很好的手段。用正確的方法磨墨,等于在練習畫圓。這對以后寫字,非常有利。
當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曾以楹聯“讀書真事業,磨墨靜功夫”鞭策學生。當代另一位書法大師高二適先生也有“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鐵硯始堪珍”的詩句。他們都道出了磨墨能培養人的耐心,鍛煉人毅力的豐富內涵。
2、墨汁的使用方法
為防止將筆中的水分帶到墨汁瓶中造成墨汁變質,使用墨汁寫字時,要將墨汁倒在硯池里用,用多少倒多少,未用完的不可再倒入瓶中。有人用過的墨汁發臭,就是將筆伸進瓶中使用或在瓶中兌水造成的,因為水中有微生物,特別是夏天,很容易壞墨。
書法作品一般都寫在宣紙上,因為宣紙最善于表現墨色的枯濕濃淡。但宣紙原料為檀樹皮,制作工藝復雜。古人有“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說,故宣紙價格昂貴。初學毛筆字一般用元書紙、毛邊紙等價格低廉的紙。
我國古代的一些大書法家,甚至不用紙也練字。漢魏的大書家鐘繇就曾用樹枝木片在地上練過字,晚上睡覺還用手指在被子上比劃著練字,據說把被面子都劃通了。唐代顏真卿自幼喪父,家境貧寒,缺乏紙筆,他母親就叫他用笤帚蘸了紅土在墻上練大字。還有個懷素和尚一天到晚在木板、木盤上練草書,最后把板、盤都寫爛了、寫通了。他還種了一萬多株芭蕉,專門拿芭蕉葉來練字。
宣紙的種類及性能
宣紙因安徽宣城生產書畫紙而得名,宣紙已成為中國書畫用紙的代名詞。宣紙是用檀樹皮漚制的皮料和稻草漚制的草料,根據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
宣紙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生宣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以之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寫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
硯是“文房四寶”之一,它的歷史已很久遠了,近年出土文物中,有西漢初期的硯臺和硯石,至少有二千年的歷史了。
硯臺是磨墨、盛墨用的必備工具,最名貴的硯臺是端硯和歙硯(shèyàn)。
端硯產于端州,即今廣東省肇慶高要縣。端硯的特點:“體重而輕,質剛而柔,磨磨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端溪硯史》)
也就是說,好的硯臺質地細膩,磨墨時,既發墨(容易磨的濃)又沒有聲響,而且墨還不易干燥。因此端硯的濕潤細膩是馳名中外的品。
歙硯產于安徽婺源縣,質地堅潤。宋代蔡襄、蘇軾都有詩盛贊歙硯,也是上好的佳品,但質地略遜于端硯。
另外還有澄泥硯、洮河硯,以及磚硯或瓦硯。
初學者硯臺的選擇及使用方法
對于初學毛筆字的人來說,硯臺無需考究,一般的磚瓦硯就可以了。不要選雕龍刻鳳的工藝硯,選普通的圓形帶蓋、壁薄池深的為好。一者盛墨多,利于寫大字;二者用完了一蓋,既防止干燥,又不易落灰。
選購時要注意硯面平整,不能有裂縫,石質細膩,但又不光滑如鏡,太光了磨墨不下墨;但又不能太粗糙,硯面粗糙,磨墨聲大,磨出來的墨粒太粗,影響墨韻,還會傷筆毫。
初學者,如果用普通墨汁練字,選用了一個類似于小碟子的容器,只要能盛墨汁、能掭筆便可以了。
硯臺要注意經常清洗,保持硯面的清潔。因此,古人有:“寧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三日不洗硯”的說法。
洗硯也很有講究,一不可用開水洗硯,二不可用硬布或雜物擦洗。古人很愛惜硯臺,用蓮蓬去子以后的軟殼洗硯,現在可用塑料海綿來洗。如果硯臺里宿墨干涸太久,已成硬塊,切不可用鐵絲刷或利器去剔刮,可在溫水或清水中浸泡待墨塊松軟后,用塑料海綿擦洗干凈。
歡迎大家來青島新鴻書院咨詢【書法課程】